企业名称:广州文贤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陈先生
电话:020-28990598
400-4699-951(全国免费报考热线)
手机:13926058083
邮箱:2721986932@qq.com
传真:020-28990598
网址:www.wenxianedu.com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大道西734号(二楼整层)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感觉:大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3、意识:大脑对直接作用和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4、错觉: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歪曲的感觉。
7、绝对感觉性:感受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8、绝对感觉阈值: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9、差异感觉性:刚能察觉到同类刺激量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10、差异感觉阈值:刚感觉到的两种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异量。11、注意: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注意的分类:无意识(没有预定目的,没有意志的努力),有意识(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的努力),有意识地注意(有意识的目的,没有意志的努力)。
(2)注意的广度:单位时间内可以注意的对象数量。
(3)注意的稳定性:我们的注意力对象和某个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4)注意的分配:同时注意不同的对象。
(5)注意转移:根据新的任务和要求,积极从一个对象或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
12、记忆:过去经验反映在人脑中。
(1)前摄控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记忆的干扰作用。
(2)倒拍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前学习的材料记忆的干扰作用。
(3)保持:实际食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4)忘记:不能回忆或记忆实际的事情。
(5)再认识:人们对感知、思考或体验的东西,再次出现时也能认识到的心理过程。
13、思考:人脑间接、概括客观事物的反映。
(1)放射线思考/集中思考:收集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提出正确或最佳答案的思考。
(2)辐射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用各种方法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3)创造性思维:以新的独特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4)思维定势:过去思维活动的经验使现在的思维活动处于准备状态。
(5)功能固定:个人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些通常的功能,而不看到其他方面可能的功能。
(6)原型启发:其他事物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14、转移:获得的知识经验对新问题的影响。
(1)正转移: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2)负转移: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妨碍了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15、想象:加工改造头部现有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说明和图案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根据创造目的,不根据现成的说明,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指向未来,联系个人愿望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16、感情:是人类对各种认知对象的心情。
(1)心情:平静持久的感情状态。
(2)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环境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17、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的态度体验。(是感情过程的主观体验,是感情的感情)
(1)道德感:人们利用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自己他人行为时产生的感情体验。道德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感情。
(2)理性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感情体验。
(3)美感:以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感情体验。它包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欣赏和体验。
18、意志:人们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心理过程。
(1)双倾向冲突:同时出现两个对个人有魅力的目标,形成强度相同的两个动机。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目标。此时,个人往往表现出难以取舍的矛盾心理。这就是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双重冲突:两个对个人有威胁的目标同时出现,个人对这两个目标产生了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被称为双重冲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是这种情况的表现。
(3)避免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所谓想吃鱼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
19、学习战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术及其控制方式的综合。
(1)认知战略: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①复述战略:在工作记忆中为了维持信息而重复信息的过程是短时间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间记忆的关键。
②精加工战略:将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战略。
③组织战略:整合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2)元认知战略:认知是个人认知和调整认知过程的能力。
20.心理效应。
(1)晕轮效应/光环效应: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坏印象后,人们倾向于推测这个人的其他特征。(例如,恋人的眼睛出西施)
(2)初因效应:第一次或第一次印象,人与人第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占主导地位。
(3)近因效应:影响某事对某人的印象。
(4)自我中心效应/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5)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概括和固定的看法。